高一生物竞赛课程
学科竞赛 - 生物

海豚培优,为梦想加油!

内部资料存档
抱歉,该课程为限制课程,请联系客服
  1. 生态系统结构:食物链与食物网,起点为生产者(第一营养级),一般为五个阶段
  • 食物链类型:捕食,碎屑(常为主角),寄生
  • 生物浓缩(生物富集):积蓄环境某种元素。例如:DDT
  • 生物放大:随着生物链延长越积越多
  • 食物网:生物间既有竞争又有捕食关系
  1. 生态系统稳定性:抵抗力(越高),恢复力(越低)
  • 生态系统具自我调节能力
  • 负反馈调节
  • 正反馈:得到生态失衡结果
  1. 生态系统要稳定需要比例稳定

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

  1. 初级生产量:第一性生产量
  2. 次级生产量:第二性生产力
  3. NP(净生产量)+R(呼吸)=GR(总生产量)
  4. 生物量:净生产量的积累
  5. dB/dt=GP-R-H(某个营养级)-D
  6. 初级生产力:陆地>水域,随纬度逐渐降低,河口处>大陆架>大洋区,随季节变化。
  •  
[展开全文]

生态系统生态学

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

定义

组成成分:1.非生物成分

2.生产者

3.消费者

4.分解者

生态系统的结构:

1.食物链(以生产者作为起点)

食物链的类型:捕食链、碎屑链(大部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路径)、寄生链

2.食物网(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)

生态系统的功能:能量流动、物质循环、信息传递

生态系统的稳定性:抵抗力稳定性、恢复力稳定性

  • 生态系统稳定性机制: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;负反馈调节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

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:

  • 初级生产量
  • 次级生产量

初级生产:净初级生产量、总初级生产量

净初级生产量(NP)+呼吸消耗(R)=总初级生产量(GP)

生物量:在某一特定时刻时,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内所积存的这些生活有机质

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的积累量

若GP-R>0,则生物量增加

若GP-R<0,则生物量减少

若GP=R,则生物量不变

地球上初级生产力的分布:

  •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初级生产力不同
  • 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力总量大
  • 陆地上初级生产力有随纬度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
  • 海洋中初级生产力由河口湾向大陆架和大洋区逐渐降低
  • 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随群落的演替而变化
  • 水体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有垂直变化
  • 初级生产力随季节变化
[展开全文]

授课教师

超级管理员

课程特色

视频(159)
下载资料(68)
图文(11)

最新学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