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一生物竞赛课程
学科竞赛 - 生物

海豚培优,为梦想加油!

内部资料存档
抱歉,该课程为限制课程,请联系客服

绝对密度估计:(1)总数普查法

         (2)样方法 

         (3)标志重补法(动物)

         (4)去除取样法  

[展开全文]

种群生态学

一、种群及其基本特征

  • 基本概念:在一定空间内,同种个体的组合
  • 种群是自然界物种存在、物种进化、物种关系的基本单位
  • 种群是生物群落、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
  • 种群是生物资源保护、利用和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具体对象
  • 一个物种,由于地理隔离,有时不止一个种群

单体生物:个体清楚,基本保持一定体型

构件生物: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,构件组成个体(高等植物通过累计构件进行生长,还有一些动物如珊瑚也是)

 

多形现象:种群内的个体在形态、生殖力以及其他生态生理习性上产生差异的现象

二、种群的基本特征

  1. 空间特征:种群有一定的分布规律
  2. 数量特征:种群密度及变动
  3. 遗传特征:基因库
  4. 系统特征:自组织、自调节系统

三、种群密度

绝对密度估计: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或生物量

  • 总数普查法(缺点是工作量大)
  • 样方法(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;主要适用于双子叶植物;样方不一定取圆;压线个体计数原则是记左不记右, 记上不计下;实际密度采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)
  • 标志重捕法(前提:调查期间种群数量稳定;捕捉时随机取样;标志后个体均匀分布;标志物不影响动物的行为和死亡率)
  • 标志重捕法:该地段原有生物数=标志生物数与再捕生物数的乘积/再捕生物中带有标志的生物数
  • 去除取样法:单位时间的捕获数X对捕获累计数Y作图,得到一条回归直线,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估计的种群数量

相对密度估计:表示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

直接数量指标:捕获率、遇见率

间接数量指标:粪堆数、鸣叫声、毛皮收购、动物痕迹(活动留下的土丘、洞穴、巢、蛹等)

四、种群的分布

  • 随机分布:方差/平均数=1

是罕见的,符合泊松分布,原因是资源分布均匀,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

  • 均匀分布:方差/平均数=0

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

  • 聚集分布:方差/平均数>1

原因:资源分布不均匀

在自然界中最常见

在大尺度上看,种群个体是集群分布的

种群统计学

  • 种群密度(最基本特征)
  • 种群初级参数
  1. 出生率
  2. 死亡率
  3. 迁入和迁出率
  • 次级种群参数

性比、年龄分布、种群增长率

出生率

  • 生理出生率: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(又称最大出生率)
  • 生态出生率(实际出生率):一定时期内,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量

影响出生率的因素:性成熟的速度、妊娠期长短和孵化期长短、一年生殖次数、一次产仔数量、生殖年龄长短、性比

死亡率

  • 生理死亡率(最小死亡率)
  • 生态死亡率(实际死亡率)

年龄结构:预测种群的未来

性别结构:同一年龄组的雌雄数量之比,即年龄椎体两侧的数量比例

一般为1:1

雄性少时,雄性适合度高

雄性多时,雌性适合度高

五、生命表

  • 记录种群的死亡率、存活率和生殖率
  • 研究种群数量变动机制和制定预测模型的重要工具
  • 最初用于人寿保险

 

[展开全文]

授课教师

超级管理员

课程特色

视频(159)
下载资料(68)
图文(11)

最新学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