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一生物竞赛课程
学科竞赛 - 生物

海豚培优,为梦想加油!

内部资料存档
抱歉,该课程为限制课程,请联系客服

粘滞性

氯吡格雷

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;无臭,本品在水、甲醇、乙醇或冰醋酸中溶解,在丙酮或氯仿中极微溶解;在醋酸乙酯中几乎不溶;在0.1mol/L盐酸溶液中溶解。 比旋度:+52°至+56°,储存条件:2-8℃。可用于防治心肌梗死,缺血性脑血栓,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。应用于有过近期发生的中风、心肌梗死或确诊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,治疗后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(心肌梗死、中风和血管性死亡)。
 

肝硬化

骨髓造血

[展开全文]

长期饥饿会导致组织水肿

肝硬化引起肝腹水:血浆当中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,组织液增加,流到腹腔当中,形成腹水

血浆:内含凝血因子

血清:不含凝血因子

常用抗凝剂:柠檬酸钠

[展开全文]

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

膜电位的波动是由于带电离子跨膜流动产生的

内向电流,引起膜的去极化

外向电流,引起膜的复极化或超极化

膜片钳技术:研究通道电流

用TTX(河豚毒素)阻断钾离子通道得到钾电流

用TEA(四乙胺)阻断钾离子通道得到钠电流

2.兴奋后的兴奋变化

3.特征

“全或无”特性

在同一细胞上传播不衰减

脉冲式发生(具有不应期)

思考:钠、钾离子增高对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影响?

1.当细胞外的钠增高,动作电位的峰值就是钠离子的平衡电位,所以峰值会更靠上(有更多的钠会流入细胞内);钠离子的浓度增大,对静息电位基本没有影响

2.当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上升,对动作电位基本没有影响;静息电位的峰值就是钾离子的平衡电位,钾的外流减少,引起静息电位峰值下降

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

1.一定的强度

2.一定的持续时间

3.一定的时间-强度变化率

刺激与膜电位的关系

伴随刺激强度的改变,细胞膜会发生三种不同的电学变化

1.电紧张电位—》无通道的参与

2.局部反应—》有通道的参与

阈电位

3.AP—》通道开放与钠离子内流之间形成了正反馈

局部反应

1.定义:给细胞阈下刺激,受刺激的局部细胞膜产生一个幅度较小的去极化,但不能达到阈电位,而不能触发动作反应,称为局部反应

2.特点

  • 没有不应期
  • 时间总和
  • 空间总和

可兴奋细胞

神经细胞、肌细胞和内分泌腺细胞

AP是一切可兴奋细胞的唯一共同的标志(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构成了动作电位发生的基础)

动作电位的传导

跳跃式传导:加快了传导

神经传导的特点:

生理完整性

双向传导

非递减性

绝缘性

相对不疲劳性

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

神经干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。其动作电位是以膜外记录方式记录到的复合动作电位

不符合“全或无”

如果两个引导电极置于兴奋性正常的神经干表面,兴奋波先后通过两个电极处,便引导出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形,称双相动作电位

[展开全文]

闰盘

https://timgsa.baidu.com/timg?image&quality=80&size=b9999_10000&sec=1561564437488&di=6fabd08ff144ad29c95f0e6f0c06e0b5&imgtype=0&src=http%3A%2F%2Fpic.baike.soso.com%2Fp%2F20120614%2F20120614184307-524380329.jpg

 

心肌纤维呈短柱状,多数有分支,相互连接成网状。相邻两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称闰盘(intercalated disc),在HE染色的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横形或阶梯状粗线。心肌纤维的核呈卵圆形,位居中央,有的细胞含有双核。心肌纤维的肌浆较丰富,多聚在核的两端处,其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及少量脂滴和脂褐素。后者为溶酶体的残余体,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。心肌纤维显示闰盘是心肌细胞胞之间的界限,在该处相邻两细胞膜在横向上的连接方式有桥粒和中间连接(黏合带),保证心肌纤维间的紧密连接;纵向上有缝隙连接,便于细胞间的化学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。有横纹,但其肌原纤维和横纹都不如骨骼肌纤维的明显。

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膜特化,凹凸相连,形状呈阶梯状。

  

 

有机磷农药中毒:骨骼肌收缩颤动,瞳孔缩小,大汗淋漓,心率下降(不是心律不齐)

肌肉麻痹,四肢瘫痪等中毒现象:影响了乙酰受体

 

M型受体

 

M型受体是毒蕈碱型受体(muscarinic receptor)的简称,广泛存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上,以及汗腺、骨骼肌内的血管上。

中文名M型受体
全    称毒蕈碱型受体
存    在汗腺、骨骼肌内的血管上
阻    断阿托品为此类受体的阻断剂
https://gss0.bdstatic.com/-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/baike/c0%3Dbaike80%2C5%2C5%2C80%2C26/sign=3f4d5bb4f303918fc3dc359830544df2/3b292df5e0fe9925e05b650430a85edf8db1710a.jpg
 
[展开全文]

河豚毒素

TEA

膜片钳技术

阈上刺激:刚达到阈强度的刺激称阈刺激。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。以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,肌肉收缩也相应的逐步增大,这时刺激的强度超过阈值故称为阈上刺激。

方波

郎飞结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[展开全文]

静息电位是一个状态,动作电位是一个过程

一、静息电位

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,安静时表现为静息电位(RP),受刺激时可以引发动作电位(AP)

1.特点: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

最初实验材料为枪乌贼的巨大轴突(比较巨大)

名词梳理:

  • 极化:静息时,膜外为正、膜内为负的状态
  • 去极化: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的过程
  • 反极化:膜外为负、膜内为正的状态
  • 复极化: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
  • 超极化: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的过程

2.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

  • 与细胞膜电活动有关的四种离子

膜外:钠离子、氯离子

膜内:钾离子、有机负离子

  • RP的形成机制主要是离子跨膜扩散形成的
  • 扩散的原因:

1、钠泵的活动造成了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

2、膜主要对钾离子具有通透性

  • 平衡电位

当某离子在膜两侧的电化学驱动力为零时所对应的膜电位

钾离子的平衡电位:-90~100mV

钠离子的平衡电位:+50~+70mV

静息电位形成的实质相当于钾离子的跨膜平衡电位

实际上,静息时,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约为钠离子的10~100倍,因此,静息电位总是接近于钾离子平衡电位,但比钾离子的平衡电位略小(略趋向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)

 

 

[展开全文]

1.静息电位:RP状态

  动作电位:AP过程

[展开全文]

乳腺是特化的汗腺

胎儿与母体血液并不连

尿囊和绒毛膜一起参与胎盘的形成

无蜕膜胎盘:包括散布状胎盘,叶状胎盘

蜕膜胎盘:环状胎盘,盘状胎盘

鹿茸:每年托换一次

[展开全文]

五、消化系统

1.主要特点

(1)具有角质喙

(2)口腔内具有唾液腺,其主要分泌物是粘液,仅在食谷的燕雀类唾液腺内含有消化酶

雨燕目的唾液腺最发达,唾液内含有糖蛋白,以唾液和海藻粘合而筑巢,其中金丝燕所筑的巢,即燕窝

(3)有些鸟类的食管部分特化为嗉囊,具有贮藏和软化食物的功能

(4)胃分为腺胃(前胃)(化学性消化)和肌胃(机械性消化)两部分。

肌胃外壁为肌肉层,内壁为革质层(鸡内金),在肌肉的作用下,革质层和沙砾一起将食物磨碎

(5)直肠极短,不贮存粪便,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,有助于减少失水以及飞行时的负荷

(6)有一对盲肠,以植物纤维为主食的鸟类(如鸡类)特别发达

(7)肛门开口于泄殖腔,这一点还保留着爬行类的特征

(8)泄殖腔的背方有一个特殊的腺体,称为腔上囊,是一种淋巴组织

2.鸟类消化生理方面的特点:消化力强、消化过程迅速。这是鸟类活动性强、新陈代谢旺盛的物质基础

3.主要的消化腺是肝脏和胰脏,它们分别分泌胆汁和胰液注入十二指肠

六、呼吸

1.气管:长,软骨环O形,半骨化

2.发声器:鸣肌、鸣膜,在呼气和吸气时均鸣叫

3.肺:

管状肺:主要由大量的细小支气管构成

特点:气体单向流动,与血流方向相反

4.气囊(9个):

囊状,伸出肺外,分布于内脏之间

作用:储气,减少摩擦,调节体温,辅助呼吸

种类:前气囊:颈2、颈间1、前胸2

后气囊(由中支气管形成):后胸2、腹2

5.双重呼吸

(1)吸气时,大部分空气经中支气管直接进入后气囊(气体未换),还有一部分空气进入次级支气管,再进入副支气管(在微支气管中气体交换)

(2)吸气时,前气囊扩张,接受来自肺部的气体

(3)呼气时,后气囊中的气体(含氧丰富)排入肺,经次级支气管入副支气管,在微支气管(气体交换),已交换气体入前气囊

(4)呼气时,前气囊中的气体排出,经次级支气管入中支气管排出体外

 

[展开全文]

  生殖

1.雄性一般无交接器。睾丸季节性膨大

2.雌性左侧卵巢·输卵管发达。右侧退化

窝卵数:鸟窝里满窝的蛋数

定数产卵:一次产满了为止,后不再产蛋

不定数产卵:拿走一个产一个

  神经

1.嗅叶退化

2.大脑底部十分发达,称为纹状体

3.间脑由上丘脑,丘脑和丘脑下部三部分构成

 

[展开全文]

鸟类

1.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

2.心脏两心房两心室,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

3.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

4.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,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

[展开全文]

鸟类:体表被羽,有翼、卵生、能飞翔的高等脊椎动物

鸟类概述

一、与爬行类的共同特征

1.皮肤干燥,缺乏腺体

2.羽毛和鳞片都是表皮角质层的产物

3.头骨仅有一个枕骨髁

4.盘状卵裂,卵生的羊膜类,以尿囊作为胚胎的呼吸器官,尿液的主要成分是尿酸

二、鸟类的进步性特征

1.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(37.0-44.6摄氏度),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

2.心脏为2心房2心室,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

3.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

4.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(营巢、孵卵、育雏),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

三、鸟类与飞翔相适应的特化性特征

1.体呈流线型,体表被羽毛

2.前肢变成翼

3.骨骼轻而多愈合,为气质骨,以减轻体重;胸骨有龙骨突,供发达的胸肌附着,锁骨呈“V”字形

4.有与肺相连的气囊,双重呼吸

5.无牙齿,无膀胱,雌性仅左侧生殖腺发达

躯体结构

一、外形

1.纺锤形体型,具有流线型的外廓,从而减少飞行中的阻力

 2.角质喙,形状与食性有关

3.眼大,具有眼睑和瞬膜,可保护眼球

4.耳孔略凹陷,周围着生耳羽,有助于收集声波

5.颈长而灵活,尾退化、躯干紧密坚实、后肢强大,与飞行密切相关

6.前肢变成翼,后肢具4趾,拇指通常向后、适于树栖握枝

二、皮肤及皮肤衍生物

1.鸟类皮肤特点:薄、松、软

薄而松的皮肤便于肌肉剧烈运动

2.缺乏腺体,鸟类唯一皮脂腺是尾脂腺

3.表皮衍生的角质物:羽毛、角质喙、爪和鳞片等

4.真皮衍生物:一些鸟类的冠及垂肉,富含血管

5.体表被羽

1)羽是表皮角质化的产物,与爬行类角质鳞同源,但由真皮供应营养

2)羽的结构:包括羽根,羽轴和羽枝

正羽:飞羽和尾羽(舵)

绒羽:正羽下方,棉花状,水禽发达

纤羽:触觉

粉羽毛:生长时,尖端分解,释放出滑石粉状的粉,使羽毛防水并有金属光泽(如苍鹭、隼和鹦鹉等)

3)羽区和裸区

羽毛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内,称为羽区

不着生的地方称裸区

羽毛的这种着生方式,有利于剧烈的飞翔运动

4)羽毛的颜色

色素色:黑色素、胡萝卜素、卟啉

结构色:羽毛的表面对光线所起的折射和干涉产生的

5)换羽

在繁殖结束后所换的羽称冬羽。冬季、早春所换的新羽称夏羽或婚羽

意义:有利于完成迁徙、越冬及繁殖过程

甲状腺的活动是引起换羽的基础

飞羽及尾羽的更换大多是逐渐更替的,不影响飞翔力。

雁鸭类的飞羽更换则为一次全部脱落

6)羽的保护:以喙将尾脂腺分泌物涂抹在羽毛上以润泽羽毛

7)羽衣的主要功能:保温、飞翔、使外廓呈流线型,减少飞行阻力、保护皮肤、保护色

三、骨骼

1.特征:轻便而坚固;长骨充气;骨块有愈合现象肢骨变形

2.头骨

1)薄而轻

2)单一枕髁

3)上下颌骨极度前伸,构成鸟喙,区别于其他所有脊椎动物。现代鸟类均无牙齿,以减轻体重

4)颅腔膨大,使头骨顶部呈圆拱形,枕骨大孔移至腹面

5)眼眶膨大,眶间隔发达。

3.脊柱:分化为颈、胸、腰、荐、尾

1)颈椎:多数,异凹椎骨(马鞍形关节面,鸟类特有)

第一枚颈椎呈环状,称为寰椎

第二颈椎称为枢椎

颈椎的灵活性,与前肢变为翅膀和脊柱大多愈合密切相关

2)胸椎5-6枚

胸廓:胸椎借硬骨质的 肋骨与胸骨联结、

肋骨借钩状突相连

胸骨中线处有高耸的龙骨突,以增大胸肌的固着面

不善飞翔的鸟类(如鸵鸟),胸骨扁平

3)愈合荐椎(综荐骨)

4)尾综骨:尾椎愈合

4.附肢骨

1)肩带:肩胛骨、乌喙骨和锁骨

2)叉骨:左右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成“V”形,是鸟类特有结构

叉骨具有弹性,在剧烈扇动时可避免左右肩带(主要是乌喙骨)碰撞

3)前肢特化成翼,腕骨、掌骨和指骨愈合或消失,仅留2、3、4、指,现代鸟类大都无爪

4)腰带:髂骨、坐骨及耻骨愈合而成

开放式骨盘:与生产大型硬壳卵有关

在极少数陆栖原始种类(如鸵鸟),左右耻骨或坐骨在腹中线处尚有联合现象

5)后肢

腓骨退化成刺状

跗间关节:胫跗骨及跗跖骨之间形成的关节,这两块骨骼的延长,能增加起飞和降落时的弹性

四、肌肉

1.由于胸椎以后的脊柱的愈合,而导致背部肌肉退化

2.颈部肌肉则相应发达

3.皮肤肌肉发达

4.使翼扬起及下扇的肌肉(胸小肌和胸大肌)十分发达

5.支配前肢及后肢运动的肌肉均集中于躯体的中心部分,以伸长的肌腱来操纵肢体运。这对保持重心稳定,维持在飞行中的平衡,有着重要意义

6.后肢具有适宜于栖树握枝的肌肉

7.具有特殊的鸣管肌肉,在雀形目鸟类(鸣禽)特别发达

 

[展开全文]
  1. 昆虫:动物界最大类群
  2. 头部及附器1.触角2.眼3.口器
  3. 胸部:运动中心
[展开全文]

内分泌系统

  1. 脑垂体:
  • 神经垂体(垂体后叶):源于下丘脑,加压素,催产素
  • 腺垂体(垂体前叶):生长激素;促卵泡激素,促黄体激素(男女都有)孕酮;促甲状腺激素,促肾上腺皮质激素,催乳激素,促黑激素

2.甲状腺:咽喉(与文昌鱼内柱同源),三促进一     提高;降钙素:降低血钙,肽类激素,抑制破骨细胞活性,刺激成骨细胞活性

3.甲状旁腺:甲状旁腺激素:促钙

4.胰岛:

6.肾上腺:皮质与髓质构成

  •    肾上腺皮质:球,束(分泌糖皮质激素:应激反应),网状带
  • cushing病:糖皮质激素代谢出现问题导致
  • 肾上腺髓质:应急反应
  1. 性腺:雄激素,雌激素,孕激素(内分泌器官)
  2. 其他内分泌腺:松果体,前列腺素
  3. 有袋类,食肉类,有蹄类,灵长类:睾丸下降于阴囊中
  4. 分隔子宫,双角子宫,单子宫
  5. 动情周期:性成熟后,规律进入发情期,称为动情,月经周期就是动情周期

哺乳类

  1. 原兽亚纲:鸭嘴兽,针鼹
  2. 后兽亚纲:无真正胎盘;袋鼠考拉(傻货),袋狐
  3. 真兽亚纲:食虫目:鼹鼠;翼手目,鳞甲目(穿甲目),贫齿目,兔形目(雪兔,鼠兔,啮齿目(牙终生生长,松鼠,麝鼠,跳鼠)鲸目,鳍足目,食肉目,长鼻目,偶蹄目,奇蹄目,灵长目(蜂猴)
  4. 最早羊膜动物:盘龙类
[展开全文]

1.脑脊液也属于细胞内液

2.左心室厚,右心室薄

3.心脏在舒张期时给自己供血

4.骆驼红细胞为卵圆形,抗失水

5.古脑皮:梨状体,原脑皮:海马体

6.松果腺:异质性早熟,降低血糖

7.中脑背方有四叠体

8.延脑:活命中枢

9.脑神经(12对):一嗅二视三动眼,四滑五叉六外展,七面八听九舌咽,迷走副舌下全

拮抗

10.节前纤维,节后纤维

耳壳

[展开全文]

六.肌肉

表情肌

七.消化

鲸须

臼齿的结构可作为分类的依据,又是根据磨损程度鉴定年龄的一种手段

反刍胃:瘤胃,网胃,瓣胃,皱胃

乳糜管

延脑

[展开全文]

膀胱

原脑皮,古脑皮,新脑皮

巩膜骨

瓶状体卷曲拉伸形成耳蜗(我也不知道他是怎样形成这样的)

蛇类:方骨传递给听骨

牟勒试管

 

 

[展开全文]

授课教师

超级管理员

课程特色

视频(159)
下载资料(68)
图文(11)

最新学员